中国基金报记者 闫晶滢
编者按:财富管理的新时代正在到来。散户产品化、交易机构化,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成为日常,高净值客户迅速增长,智能交易工具层出不穷,财富管理市场日新月异。《中国基金报》特推出“对话?财富”系列人物专访,共同迎接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新机遇。
随着业内财富管理转型的如火如荼,头部券商的发展之路引起行业的高度关注。证券公司如何助力投资者实现资产的长期保值增值,如何打造全能型营业部和员工,未来财富管理的市场空间如何?证券公司又将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日前,中国基金报记者对话中信建投证券执委会委员、经管委主任张昕帆,他表示,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出现了几个比较大的风口,包括财富管理转型的风口、散户机构化的风口、互联网发展的风口,高净值客户、机构客户们的财富管理需求也在不断迭代。证券公司想要做好财富管理,就要把这些风口和需求聚拢起来,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并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此外,张昕帆也认为,相比股票来说,基金的风险要更小、更适合普通投资者。普通百姓要用基金配置的办法代替对个股的重仓持有,规避个股或各个产业的具体风险,实现资产长期的保值增值。近期政策暖风频吹,今明两年的财富管理的市场上,可能会看到一些好的产业、好的板块、好的产品,给投资者带来比较亮眼的回报。
张昕帆,金融从业近30年,具有丰富的一线证券从业经验,曾任工商银行大连分行证券营业部主任、华夏证券沈阳分公司副总经理、中信建投证券北京东直门南大街营业部经理等,现任中信建投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经纪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机构业务委员会联席主任,兼任中信建投期货董事。
嘉宾金句:波动是证券市场的主流,每一次市场震荡,都是投资者长期建仓、对资本市场树立长期信心的难得机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周而复始、均值回归是市场规律。市场到底部时大家都很绝望,但更要坚守不要频繁择时,因为绝望时随时可能反转。
市场周期就像春夏秋冬四季循环往复,不断地淘汰落后,迎来更强大的产能。投资就要利用好周期,不断地战胜周期,拥抱未来的产业方向和更优质的企业。人类社会就是产业、企业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优质的企业穿越周期会越做越大。
中信建投证券财富管理有一个使命,“让财富保值增值不再困难”。我们的员工首先要有使命感,有社会责任感,认同公司发展的愿景和价值观,才能够在震荡波动的市场中保持思想上的坚定性和行动上的自驱力。
当前行业普遍存在线上线下业务“左右手互搏”现象,我的观点是,与其被外部的线上业务打败,为什么不先进行“自我革命”?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以颠覆性的视角而非渐进性视角看待互联网,以全新的战队、全新的逻辑、全新的组织架构和考核方式,建立强大、独立的线上部队。
权益类产品是财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投资者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主力,证券公司具有天然的优势,我们应该在权益类市场中多多探索,抓住这个“牛鼻子”,就等于抓住了财富管理最主要的赛道。
以下为采访实录:
不要浪费每一次波动的低谷时期
获取穿越周期的红利
中国基金报:作为证券行业资深人士,回溯资本市场从成长到发展以来的多轮牛熊起伏转换来看,在每一次大级别的市场涨跌中,你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故事和感想?
张昕帆:回顾来看,我从业约30年,A股经历数次历史大底,但往往最绝望的时候都是要反转的时候,市场震荡波动加剧时都是长期布局的好时机。
我刚刚入行时,上证指数经历325点大底,A股每天交易量寥寥,在这种悲观情绪的蔓延中,市场开启一轮波澜壮阔的上涨。我当时体会到,市场到底部时大家都很绝望,但更要坚守。
我印象中很深刻的第二次历史大底是2005年6月份,大盘跌至998点。那个历史阶段,股市逐渐从看重技术面到基本面转变,我意识到价值投资的魅力,发现A股市场出现了很多基本面良好的牛股。这次大底我内心非常淡定,后来市场不出意料地开启一波大牛市。
后来,我们也经历了2008年、2018年等多次大底,包括去年资本市场也出现比较剧烈的波动,让人记忆犹新。
复盘过去30年,我认为波动是证券市场的主流,每一次的波动震荡,都是投资者长期建仓、树立对资本市场长期信心的难得机遇期。
用后视镜角度去看,大家都觉得这些道理非常简单,但当身临其境时就难免恐慌。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你经历的每次波动都会成为过去。
我清楚地记得,在去年的二三月份,当时俄乌战争刚爆发,美联储加息,疫情还在肆虐,很多投资者出现恐慌情绪。但是经过这一年,大家战胜了疫情,也战胜了经济的不确定性,迎来了2023年经济不断上涨的恢复性过程。
波动之后,优质企业的成长弹性非常大。波动的低谷就是我们长期布局的最好时机,不要浪费每一次波动的低谷时期。大家可以跟着优质企业一起成长,获取穿越周期的红利。
中国基金报:对于市场周期应该怎么看待?为什么说做投资要理解周期?
张昕帆:周期是证券市场永恒的律动。对于周期大家不要恐慌,而更应该利用好周期,因为每次周期都代表着市场心态和企业形势、经济宏观政策的一系列变化,就像浪潮一样,海浪受到引力的影响,周期也会发生变动。
不一样的是,自然界的周期非常有规律,而证券市场的周期非常难预测。但回顾来看,我们发现证券市场的周期也有一定规律,只不过这个规律不是以时间来标刻,可能来源于货币政策,可能是金融行为学、大众心理,也可能是企业的盈利周期,多种因素相互交错,使得周期显得有些扑朔迷离。
放眼远望,资本市场的周期是非常有规律的,投资老手往往懂得淡定看待周期、俯瞰周期甚至利用周期。周期高涨的时候稍微谨慎一点,周期陷入低谷时就要稍微乐观一点,就像巴菲特所说的,“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当经历两三次市场周期后,一个人就会慢慢地跳出现有的局面,看到更远处的一些风景,可以穿越周期、熨平波动,让自己的心态利用周期做适合的事情。因此,没有周期,就没有好的市场时机。
我相信,中国的股票市场市盈率目前处在历史周期中非常低估的区域,这是当前可以稍微乐观一点的理由。当然,现在显得有点“春寒料峭”,市场中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外贸问题、灵活就业问题等。但是我相信春天已经来了,投资者应该嗅到这种乐观的气息,做长期的布局。
所有的周期低谷,都能够反转。每一轮市场周期中,都有很多企业被淘汰出局,质地优良的企业用实力抢夺更大的市场份额。我们要集中力量找到那些“胜者为王”的优质企业去投资。
投资是一场对人性的拷问和修炼
基金更适合普通投资者
中国基金报:市场上流传着“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说法,你对此是否认同?
张昕帆:我们常常说一句话,基金公司的责任是最好产品净值,财富管理机构的职责是让客户资产保值增值,这是两个不同概念。财富管理的本质是要让居民能够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组合投资,能够穿越时间的迷雾,穿越市场的震荡。
大量的基金产品其实是挣钱的,我们之前有过测算,三年以上持有权益基金,赚钱的概率在90%以上(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其实中国资本市场长期以来提供的回报并不差,虽然近10年大盘涨幅不大,但核心资产的涨幅较为可观,优质指数、优质产业呈现翻倍的增长。
中国投资者通过长期持有优质基金,获取相对丰厚的回报,这背后的底层逻辑其实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收益是由龙头公司提供的,因此大家买到优质基金,就是选取到了中国最优质的上市公司去投资。
诚然,现在确实存在“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这告诉我们,虽然优质基金的长期收益可期,但客户的坚定持有同样重要。这需要靠财富管理机构的理财规划师与客户“陪跑”。财富管理机构要加强队伍建设,要比客户更深刻理解市场的波动性,做好心理按摩,让客户坚定信心。
作为销售渠道,“财富铁军”的首要素质是专业性要“铁”,在客户陪伴和投资者教育方面具备独特的竞争力。
中国基金报:过去一段时间里,“提前还贷”成为市场热潮,对此你怎么看?投资者应如何缓解对市场不确定性的恐惧?
张昕帆:市场是反人性的,当大众对一个事情有较强一致性预期时,市场大概率就不会如此演绎。提前还贷,一方面可能源于投资者认为未来的投资机会太少,赶紧还清贷款节省利息;另一方面讲,可能经过疫情影响,很多人的消费观短期发生了变化,阶段性趋于保守。
但经济是动态博弈的,可能大家都倾向于悲观的时候,我反而觉得应该更乐观。我们看到,影响市场的多重不利因素正在慢慢消退,现存的一些问题也可以通过较好的治理手段来化解。
普通投资者提前还贷,也是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的选择。但建议不要把“弹药”都打光,更要目光长远,把握未来的投资机会。
我认为,未来几年资本市场投资回报可能不会太悲观,建议大家现在起对未来要有一些更积极的布局。从长期角度讲,资产保值增值的可能性在提高。
中国基金报:你对今年的市场行情以及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如何看待?普通投资者如何从中实现资产的长期保值增值?
张昕帆:巴菲特曾经说过,“即使格林斯潘坐在旁边告知我明天的货币政策,我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投资操作。”对于短期市场,半年、一年、两年维度其实都不太好评判,但是长期的趋势是可以预判的。
比如,产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这叫长期趋势。举个例子,新能源要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就推动一系列的产业和上市公司不断向前,这就是产业升级的趋势。财富管理的趋势、医疗改革的趋势、养老的趋势、科技自主发展的趋势等等,共同构成了中国未来市场发展的大趋势。
这些趋势其实不用预测,政府工作报告、国家的重点产业政策等中都有体现。我相信中国的很多产业都将迎来比较好的长期发展势头。从这个角度讲,如果说去年、前年因疫情以及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等问题,使得市场出现了非常低估的状态,后面有希望出现回补和转暖。
另一方面,相比股票来说,基金的投资风险更小一些,更适合普通投资者。普通百姓还是要用基金配置的办法代替对个股的重仓持有,使得长期布局更为稳健,规避个股或各个产业的具体风险,实现资产长期的保值增值。近期政策暖风频吹,今明两年的财富管理的市场上,可能会看到一些好的产业、好的板块、好的产品,给投资者带来比较亮眼的回报。
打造财富管理“铁军”
陆海空全方位作战
中国基金报:在与业内交流中,有来自券业一线的声音反馈,称中信建投证券近期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势头很强,团队“狼性”特点十足。中信建投证券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经验和思路是怎样的?如何打造行业竞争力?
张昕帆:财富管理转型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我们首先需要深度思考,财富管理转型的本质是什么?中信建投证券内部有一个使命,“让财富保值增值不再困难”。我们的队伍要有使命感,有社会责任感,才能够在震荡波动的市场中保持思想上的坚定性和行动上的自驱力。
在数字化发展的大时代,中信建投证券逐渐沉淀出经纪业务的新使命,“让客户资产保值增值不再困难”;确立了新的愿景,“为亿万家庭做好理财服务”,既服务中高净值客户,也要服务长尾客户。中信建投证券要成为所有客户信赖的投资顾问和理财顾问。这要求我们坚持两个底层逻辑,一是以客户为中心,二是即时响应客户的新需求、新要求。
有声音评价中信建投证券财富管理的“狼性”文化,但“狼性”背后,其实是我们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是对客户服务强大的使命感。基于这个信心和使命,我们才能在最困难的时候坚守下去,在最合适布局的时候加强投资者教育,鼓励大家逆市布局,而不是半途而废。
最近这几年,中信建投证券的财富管理主要完成的是从思想上“建军”的问题。如果要叫“财富铁军”,就必须从思想上建军,从组织上保障,从执行力上强化,从严明的纪律上不断地提升。
这就是我们财富管理的一整套体系,就是确立我们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组织队形,以及在最困难的时候足够坚持。在去年比较难的时候,我们在低位的时候布局了大量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了陪伴式的服务、心理按摩和投资者教育。
中国基金报:刚才你提到中信建投证券打造财富“铁军”,就像军队分陆海空等不同兵种,中信建投证券在打造财富“铁军”的过程中,是否会对一线员工也进行专业划分?
张昕帆:马汉的海军战略论对我有特别大的启发。他当时说了一句话:目前的陆权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性的大国。世界的贸易70%已经在海上,如果所有的军事实力还在陆地上争夺有限的那些国土和殖民地,就忽略了世界的颠覆性的机会——海洋。所以马汉提出,必须建立强大的海军舰队,这是海军战略论的特点。
后来意大利空军专家又提出了空战论的观点,出现了全新的作战形式,世界军事改革就从陆军到了海军,再到空军,背后是整个世界经济军事发展的形势演变。
其实从科技进步的角度来看,军事组织的迭代也给企业组织管理带来很大的启发。你的客户已经发生变化,那么就要求你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薪酬体系、人才模式全部要发生变化,来适应不同层次的客户和不同区域的客户需求。
中信建投证券现在要打造强大的财富“铁军”,线下部队是首要基础。因为财富客户需要面对面的服务,尤其是高净值客户,更需要信任、需要陪伴、需要精神按摩、需要密切的接触,这种信任的打造需要很长时间。但同时,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散户、几个亿的基民,这些普通投资者谁来服务?
现在中国90%的业务数据交易全在网上,也就是说,应该建立像海军一样强大的网上运营体系,从满足客户需求和服务客户的角度来转变组织架构。所以我们就在互联网上发力,建立互联网的客户体系、运营体系、投顾体系、开发体系等等。这套互联网体系和线下业务体系完全不一样,要有直播,要有内容,要有智能服务,以及做好线上线下的结合。
同时,对于高净值客户、超高净值客户,比如说上市公司董监高,公募私募这些机构客户,普通的线下营业部可能服务有难度。那就需要组建“空军部队”,不依托营业部而是靠一个团队,把一省所有高端客户全部覆盖,直接精准地找到客户所在地,去进行拜访、服务。
直面线上线下展业差异化
勇于“自我革命”
中国基金报:在财富管理领域,线上业务赋能的逻辑和思路与线下大不相同,对于线上线下同时展业带来的矛盾和冲突,是否有制度性的解决思路?
张昕帆:讲一个案例,安迪·格鲁夫是英特尔的创始人之一,上世纪70年代,英特尔在存储器市场被日本厂商攻击得非常惨,公司危机深重。格鲁夫就问英特尔时任董事长兼CEO摩尔,“如果我们下台了,另选一位新总裁,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摩尔犹豫了一下答:“他会放弃存储器业务”。格鲁夫说:“那我们为什么自己不动手?”次年英特尔就提出新的口号——“英特尔,微处理器公司”,成功穿越了存储器劫难。
这个故事取自于格鲁夫写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畅销书,我从这本书中受到很大启发。我们明明知道互联网的思维不一样,但是由于不舍得线下业务,于是就出现了线上线下互搏的情况。
按理说,一个公司应该存在两种文化。如果一个新人来证券公司干互联网业务会怎么做?他不会考虑线下,而是直接按照线上逻辑来打。至于线下受到影响的问题,与其被外面的线上业务打败,为什么不先进行“自我革命”?
在这方面,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曾经我们在线下取得的种种成功,反而可能会成为线上的包袱。我们要以全新的视角看待线上,要以全新的战队、全新的逻辑、全新的组织架构和考核方式,建立强大、独立的线上部队。这要求管理团队要特别理性,卸下历史成绩的包袱。
研究二战后美国对外战役情况就会发现,所有的战争全是海军打下来的,没有陆军。但海军也发明了海军陆战队,这意味着线上部队也可以干线下,并且不是传统的陆军配合海军作战,而是从线上的视角组建线下部队。回到财富管理中来,其实根本不是线上线下互搏的问题,而是如何以全新的线上角度来服务线下客户的问题,如何来实现颠覆式创新的问题。
传统行业的互联网转型失败,往往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把线上变为“线下的线上化”,直接把线下搬到线上;二是不做线下,资源全部提供给线上。这两种转型效果都不理想,应该是结合自己的禀赋资源,形成线下与线上结合、独立而又合作的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线上线下就开始出现相互赋能,就有可能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护城河。
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出现了几个比较大的风口,包括财富管理转型的风口、散户机构化的风口、互联网发展的风口、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需求不断迭代、创新型衍生品发展,国际化需求提升等等。证券公司要做财富管理转型,就要把这些风口和需求给聚拢起来,通过完善组织架构和满足不同客户需求来实现。
中国基金报:如何看待当下券商财富管理的市场空间?与银行、保险、信托、基金等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券商财富管理发展中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张昕帆:券商和其他的金融机构一起,构成了财富管理的主赛道,大家各有优势。券商的优势其实就是二级市场权益类,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因为券商是一二级市场联动的载体,一级市场发股票、发债券,二级市场进行股票、债券的交易和研究,用资产管理将股票、债券包装为资管产品,通过销售渠道来做财富管理,整套体系尤其是权益类产品的财富管理体系,证券公司作为主渠道是最专业的,业务融洽度也是最饱和的。
我相信,在未来的财富管理市场,权益类产品作为财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公司具有天然的优势,我们应该在权益类市场上多多探索,抓住权益投资的“牛鼻子”,就等于抓住了财富管理最主要的赛道。我们也愿意在市场上不断地开掘,成为券商财富管理的主力军。
中国基金报:对于2023年的财富管理或者说投资,最想对广大投资者说的是什么?
张昕帆:保持对中国经济的适度乐观,做好资产配置。
编辑:小茉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Copyright © 2008-2020 【新宝配资】深圳海商汇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