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6558-138 易记网址:www.76438.com

配资利率   |     帮助中心   |     立即登录   |     免费注册

现在位置: 首页 > 新闻报道 > 突然恐慌!硅谷银行破产影响多大?万字重磅解读来了

突然恐慌!硅谷银行破产影响多大?万字重磅解读来了

2023/3/13 21:15: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曹雯璟

硅谷银行破产事件成为全球市场关注焦点!

3月12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对硅谷银行倒闭事件采取行动。与此同时,美国监管机构以“系统性风险”为由,宣布关闭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这是继硅谷银行后,三天内被关闭的第二家美国金融机构。在一系列事件催化作用下,美股银行股发生剧烈波动。截至发稿,美股西太平洋合众银行盘前跌幅一度超20%,美股第一共和银行盘前一度跌幅超70%。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硅谷银行的倒闭?是否会蔓延到美国其他金融机构?硅谷银行倒闭,对美股影响多大?又是否会影响到A股、港股?未来是否会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后续美联储是否会改变加息节奏?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ETF组副主管兼基金经理万琼、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魏凤春、

嘉实金融精选基金经理李欣、

建信基金国际投资与业务发展部副总经理李博涵、

汇丰晋信沪港深基金、港股通双核基金经理 付倍佳、

信诚全球商品主题基金经理顾凡丁、

上投摩根基金首席市场策略师蒋先威、

国富全球科技互联基金经理 狄星华、

中融基金权益研究总监、研究部总经理、基金经理寇文红、

以及华安基金、长城基金等相关投研人士。

多因素导致硅谷银行倒闭

危机是否蔓延有待观察

中国基金报:你认为,是什么导致了硅谷银行的倒闭?是否会蔓延到美国的其他金融机构?

万琼:硅谷银行危机根源是期限错配:负债端主要是短久期的科技公司存款,资产端主要是长久期的持有至到期的MBS。利率上行导致科技公司一级融资遇冷、提款需求增加;债券价格暴跌导致资产出现大量浮亏;地产压力加大导致MBS提前还款意愿下滑;这些共同成为了流动性危机导火索,导致了硅谷银行的挤兑破产。

SVB事件更多是其自身问题所致,风险由该区域性银行传导至大型银行的可能性较低,头部银行仍持续受益于利率抬升和广泛多元的客户群。其次,SVB及区域银行在美国银行债板块的占比约6%,占比美国投资级板块比重仅1.5%,对于整体大型头部银行债券的传染性影响较为有限。

最后,考虑到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监管环境变化,大型美国银行或扬基银行资本水平都受到良好监管,且头部银行普遍资产质量处于历史较好的水平,遭遇资产/负债错配、或证券投资组合头寸过于集中导致的流动性事件的概率较小。

魏凤春:定义硅谷银行(SVB)的破产属性非常重要,这是判断其是否会蔓延,是否会重演雷曼兄弟金融危机,甚至是否引发经济危机的前提。

从公开的新闻报道看,硅谷银行的倒闭催化剂是客户恐慌性挤兑引致的流动性危机,挤兑的背后是面对资产端缩水和巨额损失无法挽回的事实进行股权交易的自救行为,引起股价暴跌,加剧了存款客户的担忧。再进一步讲是美联储加息缩表引致国债利率飙升,硅谷银行重配的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价格缩水,导致硅谷银行报表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未实现损失。这是金融视角的分析,金融风险的背后映射的是实业的风险。

硅谷银行专注于服务高科技企业和未盈利的初创企业的融资需求,疫情初期,美联储大放水,2020-2021年美联储基准利率只有0-0.25%,融资成本极低,银行获得息差的空间不大,为了取得更高额的利润,硅谷银行选择购买传统意义上风险相对较小的美债和MBS。大放水后通胀加剧,美联储的行为使得美元流动性大幅收缩,过去一年科创企业备受打击,估值缩水严重,直接融资难度加大,对传统的银行融资依赖程度提升。

上述是从宏观面上进行的分析,硅谷银行的风险与该公司的经营理念、治理结构,尤其是风险处置技术是密切相关的。硅谷银行资产盲目扩张后,公司治理没有跟上,风险预警等措施失当,以及流动性危机出现后的解决方案欠妥,也都是其破产的直接诱因。

从美国政府目前采取的措施看,是相当果断的,算是汲取2008金融危机教训。根据美国财长耶伦、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主席马丁发表联合声明,FDIC和美联储的董事会在与美国总统拜登协商后,批准了FDIC对SVB的决议。

声明称,美国正在采取果断行动,通过增强公众对美国银行体系的信心来保护美国经济。新闻也提及硅谷银行的储户将从13日开始可以提取他们的存款,美国政府用实际行动来支撑存款,并阻止硅谷银行破产带来更广泛的金融影响。

目前看,市场将其定义为个例并无不当,暂时还没有到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地步。但必须提示投资者,持续的加息缩表使得2023年全球货币市场有较高概率出现阶段性流动性危机的灰犀牛。当前案例意味着灰犀牛逐渐长大,美国政府需要采取超前的预防措施,投资者也需要继续密切追踪相关冲击潜在的蔓延风险。因为美联储加息缩表还没有结束,其累积效应也将会逐渐显现。

李欣:硅谷银行事情其实没有大家看到的那么复杂,主因是在过去几年货币极度宽松下,负债规模迅速的扩张,然后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资产负债错配,就是久期错配的情况。

本来这个事情影响可能没这么大,简单讲就是债券价格下跌了,但只要没有信用风险,到期后一样是能把钱拿回来的。但是它的负债端又过于集中,很多科技型企业的存款好多都是期限比较短的,因为加息它们把自己的现金流都取出来了,相对来讲出现了挤兑的效果,就是同时遭遇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名义上亏了很多的债券,把浮亏变成了实亏,有一种资不抵债的情况。这时候它想做一些短期借款,在市场上融一把资,引起了市场更大的恐慌,所以最终造成了被政府接管的结果。

这个事件完全不蔓延是不太可能的,它有2100亿左右的资产,此次事件后其他银行可能也会遭受到挤兑,所以也确实有这个风险,但是这次跟次贷危机那时候是很不一样的,它这就是硅谷银行的底层资产,没有什么风险。

同时,它也没有跟其他银行的同业负债或者是同业资产,不会因为这个导致风险直接蔓延其他银行上,现在来看,无非就是担心其他银行会不会也遭受挤兑。我认为底层资产不出问题,整个的蔓延风险就不会太大,简单讲这是美联储出手救助可以解决的问题。

付倍佳:我们看到硅谷银行倒闭的主要原因是在利率上升环境下期限错配导致的资不抵债。该行负债端存款从2019年底的618亿美元大幅上升至2021年底的1892亿美元,其将大量存款“短债长投”的同时,客户结构也过于单一和集中,使得其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和压力进一步增大。

而随美联储快速加息,美债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在2022年底以来,客户类型过于单一的影响爆发,在客户提现挤兑下,硅谷银行抛售美债,确认财务亏损,在恐慌扩散加速挤兑的情况下最终资不抵债。我们认为部分恐慌情绪会蔓延到流动性偏紧的中小银行,“短债长投”不是个别现象,提现挤兑下不排除欧美其他银行发生类似的风险暴露。

顾凡丁:硅谷银行倒闭的直接原因是储户挤兑,深层原因是疫情后美国过度放水导致的银行资产错配以及随后快速加息造成的资产贬值。

硅谷银行的倒闭是否就会迅速蔓延至其它金融机构还有待观察。硅谷银行资产规模在美国银行体系中并不算大,而且它的资产结构比次贷危机时银行的资产结构简单很多,没有太多衍生品和错综复杂的相互关联,从银行体系内对其它银行造成的冲击应该不大;另一方面,硅谷银行的储户主要是硅谷的小型科技企业,他们在前几年货币宽松时大量融资,但现在现金流大幅恶化需要从银行取出存款形成挤兑,这个现象有行业和区域特点,并不代表各行业的储户都会开始挤兑银行。

狄星华:硅谷银行与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类似,都是低息吸纳储蓄,投资于风险小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但关键的区别在于,硅谷银行的客户群大多是硅谷科技类创业公司,类型单一,每单单量较大,“烧钱”提款也比较猛,去年3月以来美联储大幅加息,在市场利率快速上行的环境中,硅谷银行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

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对这一时间的反应非常迅速,当地时间3月10日加州金融保护与创新部 (DFPI)宣布关闭硅谷银行,并指定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FDIC)作为硅谷银行的接管方,因此25万美元以下的存款不用担心,25万美元以上的要看硅谷银行破产清偿能够收回多少资金。不过我们预计硅谷银行持有的债券处理掉也不会亏损太多,目前为止我们判断这一事件属于遭到挤兑出现流动性问题,而不是资不抵债的程度。

鉴于硅谷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科技行业小型及初创企业,影响相对独立,同时监管介入非常迅速,我们判断蔓延到美国其他金融机构的可能性较小。

蒋先威:硅谷银行此前持有了较高比例的债券资产,由于去年以来的急升息,致使其所持有的债券价值持续减损,为维持流动性,硅谷银行被迫卖出手中债券以筹措现金,造成18亿美元左右实亏。硅谷银行接着寻求出售其普通股及优先股筹资22.5亿美元,却引发投资人及储户恐慌,硅谷银行一夜股价下跌超60%,存户则出现挤兑现象,单日申请提现金额超420亿美元,促使该银行现金余额轮为负值。紧接着,加州金融保护与创新部 (DFPI) 下令关闭硅谷银行,交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这是 2008 年金融危机来最大的银行倒闭案,也拖累上周五全球银行业股价大幅下跌。

美国硅谷银行倒闭事发突然,引发市场恐慌,但一来美国相关监管机构迅速介入,处理决断,加上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银行系统已加强了资本和流动性的监管,并制定新的措施防范风险,本次硅谷银行的事件不致蔓延至其他体质健全的银行。

寇文红:这是一次小型银行危机,并未引发流动性恐慌,预计不太可能演绎成大规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因为:

(1)硅谷银行倒闭有其自身特殊性:它的资产端久期太长,利率又太低(持有的债券的成本太高),在快速加息面前亏损巨大(类似于2022年英国养老金受损);它的负债端因为不受FDIC保护,储户迅速挤兑。那些与硅谷银行业务类似的银行,也存在类似的风险。不过3月10日(周五)美国10y 国债收益率大跌,可以让这部分银行松一口气。

(2)硅谷银行与2008年危机中倒闭的大投行(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和两房规模不可比。雷曼当时涉及几万亿美元衍生品;两房更是规模巨大(2008年9月7日美国政府接手两房时,提供了2000亿美元资金,还计划购买两房发行的MBS到2009年底),它们出问题会引发金融资产价格动荡,从而导致风险进一步传染。

硅谷银行持有的债券才大约1000亿美元,已经抛售的债券才几百亿美元,不会引发债市动荡,也不会引发其他金融资产价格动荡,这样风险就不太会向其他金融机构传染。

(3)从3月10日美国金融市场的表现看,投资者并没有恐慌。

(4)美联储迅速出手向银行提供流动性,防止发生流动性恐慌

李博涵:一是前五年快速扩张,对科技行业的依赖性较高。受益于美国2008年之后的长期低利率环境,以及科技行业的蓬勃发展,硅谷银行通过对科技行业的信贷实现了高速发展。科技行业具有很强的周期属性,这成为硅谷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隐患。

二是风险管理能力较弱,信贷坏账率提升,债券投资亏损。2020年起,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利好初创科技企业,硅谷银行获得了大量科技公司的存款,并将60%的存款投资于长期债券,一般银行长期债券的持仓不超过20%。

三是宏观和行业环境变化,客户挤兑导致银行破产。2022年,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美国债券市场经历大幅下跌,硅谷银行出现巨额浮亏。同时,科技公司业务大幅萎缩,现金消耗大,集中取款。为应对取款,硅谷银行卖出债券,浮亏转为实际亏损。部分机构客户意识到硅谷银行潜在信用风险,发生挤兑。

此外,很难以此预测其它银行是否会出现类似问题。美国有近万家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参差不齐,如果有其它银行倒闭,其本质是类似的,即风险管理能力不够,硅谷银行存在明显的期限错配和低流动性问题。

大概率不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美股后续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中国基金报:你认为此次硅谷银行的倒闭,对美股影响多大?是否会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

万琼:在3月13日亚洲金融市场开盘前,美国财政部、美联储以及FDIC发表联合声明表示硅谷银行所有储户可以支取其所有资金,同时也对Signature银行采取类似的措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设立新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向符合条件的存款机构提供最长长达一年的贷款,以确保银行有能力满足存款人需求。此次美国监管以及政府机构应对十分及时且有力,硅谷银行破产的外溢影响预计较为有限。

应将三个问题统合思考:系统性金融风险、加息影响估值、衰退影响盈利,本次硅谷银行倒闭事件等于在估值和盈利两类常见问题上突然增加了金融风险的考量,而这个考量对美股估值有两重影响,如果风险增大真的导致加息预期因此弱化明显(尚未观测到这一点,当前弱化可能因为非农数据的失业率和薪酬细节),那么有利于股市估值,但是风险偏好降低。

若无法扭转而形成负面加强型的正反馈,则不利于估值。而对于美股盈利,即便成长型科技企业不能代表整个企业部门,硅谷银行倒闭事件也已经提醒了投资者美联储加息对企业投融资成本和行为的影响。投资者将很快看清楚,美股到底在交易什么。

总结而言,对于美股大势,一方面短期而言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低,加息预期快速下降的概率低。另一方面,考虑到部分中小银行存在类似问题,短期硅谷银行风险事件带来的恐慌情绪可能仍会蔓延和反复对风险偏好带来负面影响。整体来看,影响仍偏负面,美股短期或加大波动。

其次结构上,尽管SVB事件本质上是与银行相关的金融风险,但由于其与科技创新行业的关系密切,对科技企业的影响反而可能更大。

魏凤春:宏观事件对投资的影响需要考虑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宏观事件分析需要确定其影响的边界,夸大或缩小都影响投资的效率。美国持续加息或会引发金融风险,从而增大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这已经成为共识。

之前的贝莱德风险事件以及目前的硅谷银行破产案件,之后不可避免的其他风险事件的出现,都会对投资产生冲击,但这些事件目前看不会影响市场的趋势,对节奏的扰动则是必然的。

硅谷银行的倒闭让非系统性重要银行的风险剧增已成事实,充分下跌后其风险也基本释放。市场担心的是硅谷银行绑定的正在成长的新兴产业,因为失去正常的融资而缩水或夭折,这些公司的成长是美国股市核心的价值所在。考虑到持续一年的流动性收缩已经大幅度地打压了公司的价值,硅谷银行破产对这些科技成长的伤害只有量的变化,而无质的影响。

加之,市场憧憬美联储担忧金融风险扩散而有可能延缓加息的步伐,市场反而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利好。因此,短期对美股构不成实质的利空,也不会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李欣:对美股会不会有风险,我觉得银行板块可能会恐慌一下,如果政府出手救助的话,应该后续的风险就不会太大了。这事如果对美股有风险的话,可能要关注一下科技类型的,包括初创科技和初创医药类型的企业,他们的风险主要是过去硅谷银行有很多科技类或医药类企业把一些资金放在这做存款,这类资产可能相当一部分比例是不能受到存款保险保护的,那么硅谷银行倒闭后,他们的存款会受到多大的损失是一个潜在风险。

至于金融系统的风险,我觉得概率不大,它没有什么同业资产,同业负债,不会引起一片银行的实质性风险,只是大家可能会去挤兑其他银行,所以如果政府有出手救助的情况下,应该不至于有太大的风险。另外,如果你的存款不是过于集中在一些大的机构,比如零售的存款比较多,那它是受很多存款保险保护的,就没必要去挤兑。所以对于硅谷银行来讲它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一个特例,不会蔓延到整个金融系统。

付倍佳:SVB 事件有可能会抑制市场风险偏好,不排除引发美股进一步调整。我们认为影响较大的行业包括金融、科技和医药生物,前者是流动性冲击,后两者是一级初创企业风险暴露大,短期或影响细分行业景气度及融资环境。

我们看到近期除硅谷银行破产,还有黑石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MBS)违约、专注于数字货币的银行Silvergate破产等风险事件发生,这是加息周期下的滞后反应,是流动性冲击的警钟。但观测整体金融部门的杠杆水平及FRA-OIS利差等流动性指标,目前仍处于健康水平,且美联储尚有充裕手段提供流动性支持。

顾凡丁:硅谷银行的倒闭目前更多是从风险偏好上影响股票市场,因为该银行的客户主要是小型科技企业,对大企业并不产生直接冲击。而且,本次美国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对硅谷银行采取了迅速果断的处理,一定程度上能弱化这个事件的影响。

但我们也看到,硅谷银行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第一家倒闭的银行,表明美国的金融体系出现了裂痕,这可以说是大放水后迅速加息的结果。虽然目前我们不能判断是否会出现更大的金融问题,但目前金融体系的压力正不断变大,需要警惕。

蒋先威:首先硅谷银行的破产主要是由于利率期限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与之前雷曼银行倒闭引发的次贷危机并不相同,并且硅谷银行的资产本身的信用风险较低。因此,此次事件风险蔓延的可能性较小,料不会引发美国金融系统性风险。

美国财政部长叶伦在事发后表示,美国银行体制仍有韧性,相关监管单位有能力处理此一事件,不致成为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美东时间12日晚间,美国财政部,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发表联合声明。声明指出将采取果断立场行动,通过加强公众对银行系统的信心来保护美国经济,确保美国银行体系继续发挥保护存款和促进经济增长。声明同时指出,自3月13日起,硅谷银行的储户将可以使用帐户中的资金。

狄星华:据我们的观察,只有比较小的或者初创型公司才会把绝大部分的资金都放在硅谷银行一家银行,大型公司的存款还是比较分散的,而且监管介入也比较及时,有助于避免风险扩散。美国2月非农数据连续第二个月超出市场预期,市场开始降低美联储加息预期并且开始展望年底降息。那么在长期利率进一步上升的预期基本被打破的情况下,我们预期硅谷银行倒闭对于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的影响较小,不过短期内可能使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大概率不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李博涵:认为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较低,因此对美股的影响也较为有限。

一是上周五监管机构迅速采取行动接管硅谷银行,阻止危机蔓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2020年之后美国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房地产价格上涨,美股在2020年和2021年也有较大幅度上涨,居民财富效应显著。2022年美联储加息后,美国就业状况一直超预期。因此美国银行业的主要对私贷款——美联储统计的消费贷和房屋按揭贷款坏账率均处于历史低位。

三是投行业务受到2022年股债市场的影响,部分业务收入下降,但对资本金并不构成威胁。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银行业的自营业务受到严格监管与限制,因此这方面出现大规模资产减计的风险也较低。

四是美联储迅速采取行动,为银行注入流动性。当地时间周日美联储宣布一项新的紧急贷款计划,以阻止其他银行发生类似挤兑。根据新的紧急贷款计划,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将能够将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抵押为现金,并且银行可以按面值质押抵押品,这有望消除银行在面临压力时迅速出售资产的需要。

华安基金相关投研人士:“逆风而行”配置美股的三大理由:1.短期硅谷银行事件导致市场情绪过于悲观,美国监管层已介入处置风险,美股后续有望迎来估值修复。2.金融风险加剧,美联储加息所承担的压力加大,同时薪资增速放缓,美联储加息预期放缓,利好美股估值修复。3.纳斯达克100指数云集全球科技股龙头,科技公司持续降本增效后盈利改善。

美联储货币政策仍将以通胀为目标

中国基金报:此次事件是否会影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加息周期是否还会延续?

万琼:未来美联储紧缩节奏判断将重回通胀逻辑,但考虑到美国银行流动性压力,预计未来美联储加息节奏也将更为谨慎。截至北京时间3月13日上午,美联储3月加息25bps概率已上升到98.9%,CME数据预测美联储今年3月和5月各加息25bps后将停止加息,利率终点在5.0%-5.25%。这与上周鲍威尔讲话的方向有所出入。美国时间3月7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参议院听证会时表态认为如果经济数据需要加快收紧政策,美联储准备加快加息步伐,美联储的利率水平可能会高于此前的预期。受此影响,北京时间3月8日早晨美联储3月加息50bps概率曾骤升到74.9%。

魏凤春:此举会影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但不会停止加息的步伐。我们一再强调,年初市场对本轮美联储货币政策放松预期过于乐观,通胀根源尚未解决,货币政策放松余地较小。有投资者认为硅谷银行事件会使得美联储停止加息步伐,甚至可能降息,这仍然是过于乐观的。

上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发言,声称美联储仍有可能因为强劲的就业和回升的通胀加快加息,市场利率可能最终高于此前预期,不宜过早放松政策。发言后,2年期美债利率冲上5%,美债利率倒挂幅度进一步加深,引发全球资产价格波动。当前美国经济尚未出现促使美联储政策转向的因素,货币紧缩和利率高位维持的时间会比以往周期更长,这在资产定价方面尚未完全反映。这也是今年市场潜在波动的风险来源。

李欣:对于货币政策大家都是见仁见智的,这事本质上还是因为加息,加息的过程当中导致债券大幅下降,包括美国国债整体的利率应该涨了三个多点,这个国债利率非常的高,也导致整个国债跌。但此次事件后我觉得有可能会再考虑把预期打下来,可能还要再看数据上的变化。

付倍佳:我们认为此次事件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会让美联储再三考虑加息的速度与空间,以平衡金融风险。美债长端利率在SVB事件后迅速回落,市场大幅打消3月加息50bp的可能,流动性冲击带来的金融风险将加息问题复杂化。在高通胀延续的背景下,我们认为美联储会更倾向于温和加息。参考2022年9月英国央行面临高通胀与国债抛售危机时的做法,是在加息同时紧急购债以稳定金融市场。

顾凡丁:硅谷银行破产事件后,10年期美债利率回落至3.7%左右,市场对联储加息的预期也出现下调,表明大部分投资者认为联储会因此次风险事件调整货币政策。但我们对此持谨慎态度,因为美联储本轮快速加息的主要目标是通胀水平,应当要容忍金融体系出现一定的负反馈。

我们倾向于认为,美联储货币政策仍将以通胀为目标,若通胀能顺利得到控制,经济衰退或金融风险可能会更快进行宽松,但若通胀问题不能解决,只要风险仍在可控范围联储依然会继续原本的加息路径。

蒋先威:硅谷银行事发生后,市场对美联储3月升息的预期再度出现大转:截至3月12日,芝商所FedWatch工具的数据显示,预期美联储3月会议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81.2%, 加息50基点的概率降至18.8%。

本次事件表明,美联储自去年以来急升息的动作,已经对金融体系和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即将召开的3月议息会议中,美联储在致力抗通胀的同时,也或需将对金融系统的冲击列入考虑,3月的升息幅度仍充满不少变数,包括本周即将公布的2月消费者物价指数、零售销售及生产者物价指数,以及消费者信心指数等,均将牵动3月的最终利率决策,投资者宜以更中长期的市场趋势来进行投资布局。

狄星华:硅谷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科技行业小型及初创企业,影响相对可控,同时美国通胀仍处于高位,我们认为此次事件不会导致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加息周期大概率接近终点,我们也看到上周五美债收益率全线走低。

寇文红:硅谷银行倒闭可能会导致美联储提前结束加息。

此前3月7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听证会上称:近几个月,通胀一直在放缓,但通胀率回落至2%还很漫长。最近的经济数据强于预期,表明利率的后续水平可能会高于之前的预期。如果整体数据暗示有必要加快紧缩,美联储就将加快加息步伐。

这个讲话导致市场上调了对加息次数和幅度的预期,此前预期3月22日、5月3日各加息25bp,上调为3月22日加息50bp,5月3日加息25bp,6月中旬或7月下旬还可能再度加息25bp。硅谷银行的倒闭,将促使美联储关注加息对金融机构资产端、从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从而提高对通货膨胀率(核心PCE)的容忍度,放缓加息预期,或者提前结束加息。

长城基金相关投研人士:硅谷银行目前所面临的破产困境具有个体特征,尚不足以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具体来看,硅谷银行可出售证券与持有到期证券占比处于50%以上的高位,而其余银行多处于20%-30%的平均水平,较硅谷银行而言,流动性压力相对较小。

另一方面,如果美联储货币政策持续收紧,银行持有的证券规模大幅缩水,金融稳定将成为联储政策转向的重要制约。复盘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期间,多轮加息周期尾声往往伴随地产、股市或债务危机出现,可见金融稳定也是其货币政策制定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李博涵:我们认为硅谷银行事件对美联储货币政策产生影响的可能性较大。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是美联储的重要工作职责,硅谷银行被接管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落,美元指数也出现下跌,这表明,市场预期美联储会谨慎考虑硅谷银行事件对金融系统的影响,可能降低加息力度。

对于加息周期是否还会延续,如果硅谷银行事件就此止步,加息周期或将延续,只是力度有所减轻;如果事件继续发酵,引发更多银行挤兑,美联储可能会通过降息化解危机。

A股、港股影响较小

中国基金报:这一事件是否会影响到A股、港股?

万琼:1)2月以来,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双双走强,但非农数据后美联储极致鹰派预期或有缓解,因此美债利率短期上行空间有限。因此若未发生硅谷事件,对于中国资产而言,2月以来持续增加的外围流动性压力眼下实际上起码是边际缓和的。

2)进一步考虑硅谷银行事件,若后续风险传染、美股风险偏好快速下降,考虑全球权益市场联动性,国内市场风险偏好可能同比承压、市场波动性加大。但在不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美元指数也难因避险需求大幅上行,对A股影响整体可控。中期而言,权益市场仍回归自身盈利与估值逻辑,硅谷银行事件影响有限。

魏凤春:某种程度上,这一事件对A股是利好。硅谷银行的破产预示着美国经济衰退的必然,金融风险的持续演绎有可能会增大经济风险,甚至投资者已经预示持续加息必然带来经济危机的担忧。

相比美国经济,中国经济的确定性更强。从政策上看,换届后的政府描绘了从基层干起,脚踏实地,浸润中国经济最具有活力的改革开放经验以及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政府施政蓝图。

从投资的视角看,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中国资产的红利,在世界局势不确定、不稳定的大形势下,中国显然已经成为价值投资的高地。从公布的数据看,中国经济数据整体表现尚可,处在温和筑底修复的阶段,奠定了A股温和上涨的基础。

李欣:从资金面上来看,大家也会担忧说会不会出现像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以短期的情绪上已经反映过了,后续对我们的银行说实话是并没有太大影响的,我们的银行的资产结构,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银行都是正常的百分之五六十的贷款,利率上升过了一年,贷款重定价收益率就上去了,不会受损。而且买债的比例一般情况下都不算太大,所以受的影响说实话也比较小。

所以我觉得对整体A股的这个影响,目前看主要还是一个情绪,实质上无论是对于美国的金融体系,包括中国的金融体系,形成系统性风险的概率都是很小的。

付倍佳:分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看个体公司及其客户在硅谷银行的存款或投资的暴露情况,判断现金流受到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长端利率及美元指数下跌、中美盈利周期错位进一步放大有利于中国资产在全球的吸引力。我们看到近几年宏观环境变化快、地缘政治扰动多、企业盈利差异大的情况对投资者投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也呈现波动性加大的特征。建议投资者选取专业投资机构,着眼中长期回报。

顾凡丁:国内银行业务结构、金融体系、货币政策等与美国均不具可比性,此类风险在国内几乎没有可能发生。对A股的影响更多可能是风险偏好下降。

蒋先威:美国硅谷银行破产事件发生初期,由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依现行法规,在相关资产清算之前,储户只能获得最高25万美金的保障。由于硅谷银行的客户结构特殊,储户大多是全球的科技创新公司,其存款大多远高于25万美金,因此造成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新创公司面临立即的流动性危机,相关公司经营及股价也遭受严峻的考验。

但在3月12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发表联合声明,表明已制定相关计划,为硅谷银行的储户提供资金支持,所有硅谷银行储户自3月13日起,硅谷银行的储户将可以使用帐户中的全部资金,相关创新企业的危机暂时解除,料股价也有望企稳。

狄星华:我们认为对A股影响较小,中国企业在硅谷银行的存款很有限,大概率不会影响到公司经营。

寇文红:硅谷银行倒闭不会造成全美金融行业流动性危机,因此对全球金融市场不会有大的影响。对A股的影响只限于情绪层面,A股投资者不必过度恐慌,如果出现短期调整,预计后续可能会出现均值恢复。

李博涵:该事件对港股和A股的负面影响较小。如果美联储因此下调加息幅度,还可能带来正面影响。硅谷银行事件令美股下跌,短期内全球投资者避险情绪可能提升,或将降低股票仓位,港股和A股可能因此“被动减仓”,上周港股和A股的下跌或已包含这一利空因素。

如前所述,如果美联储改变了货币政策的收紧程度,对港股和A股则可能是利好。

QDII海外权益类产品短期波动或加大

中国基金报:这对QDII产品是否会产生影响?对投资者布局有哪些建议?

万琼:对QDII产品来说,硅谷银行事件对基金公司的风险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QDII产品采用境内主托管+境外次托管的形式,境外次托管可能还会使用当地托管机构来托管证券。关联各级机构较多以及托管业务的复杂性也给QDII产品的风险控制带来了挑战。

整体来说,一方面基金公司和境内主托管行选择的境外托管行一般为业务广泛、评级较高的银行,其风险抵御能力高于绝大多数美国银行;另一方面国外监管机构也有相应的监管法规来保障投资者的权益。因此硅谷银行的事件对QDII产品的托管安全影响较小。

对投资者来说,需要充分了解QDII基金投资的特殊性以及风险,仍然可以通过国内QDII基金的方式来参与全球市场的投资。

魏凤春:对QDII产品会产生影响。QDII产品的结构必须优化,在大类资产布局上充分考虑美股的风险,结构上更考虑估值与业绩的匹配。

从全球配置的角度看,投资者对港股与A股的价值应该重新认知。鉴于中国高质量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建议关注数字经济和央国企重估主线的投资机会,其中自主可控的主线包括数据要素、数据经济、数据安全,以及硬科技的半导体设备、材料、医疗器械等。自主可控为长期主线,可逢低关注。短期情绪较高,可先从低布局。对于港股,交易拥挤获得修正,可逐步逢低关注。恒指下跌一月有余,换手率大幅下降,交易拥挤情况明显缓解,逐步进入布局期。

蒋先威:3月1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财政部长叶伦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主席格伦伯格发表联合声明。声明发表后,美国三大股指期货、A50及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期货均出现上涨,显示有效缓解市场短期恐慌,QDII市场产品短期内出现大幅回撤的概率降低。

不过,成熟市场通胀仍居高位,经济尚有韧性的情况下,未来或仍有持续升息的必要。但在硅谷银行破产事后,整体升息节奏或将放缓,因为在3月会议之后,美联储年内仍有6次的议息会议,美联储可以在兼取金融体系风险的情况下更从容的应对通胀;另外,即使利率峰值预期提升,年内利率见顶仍是大概率事件,从中长期的视角来看,成熟市场利率债及投资等级债仍是值得投资人留意的配置。

顾凡丁:对QDII海外权益类产品短期波动可能会加大,但并不改变今年海外经济走弱和通胀隐忧的配置逻辑。

狄星华:在当前的高利率环境下,投资海外市场要更加关注现金流是否健康。

李博涵:比较看好今年港股的投资机会。一是二月港股出现回调,当前港股已经回到去年年底水平,再次为投资者提供了低位布局的机会。二是受到硅谷银行事件影响,美联储可能会调整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美股可能因此上涨,港股也有望受益。

三是经济基本面支持港股回升。从中观高频数据看,3月上旬终端需求继续好转,35城地产销量同比转正,钢厂钢材产量增速、沿海电厂发电耗煤增速双双转正。四是两会顺利结束,新的促经济、提效率、增质量的经济改革政策有望推出。因此今年“政策引领经济,引领市场”的主线不会变化,这也是我们看好港股的核心基础。

编辑:舰长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服务热线

400-6558-138

工作时间:08:00 - 20:00
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末时间:09:00 - 18:00

新宝QQ客服

微信公众号
知道创宇云安全

Copyright © 2008-2020 【新宝配资】深圳海商汇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