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就业机会是更多了还是更少了?不同地区的劳动者感受可能会不同。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15808万人,比上年减少185万人;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数为12044万人,比上年增加378万人,增长3.2%。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经历了一个由扩大到缩小的过程。2000年后,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的差距不断缩小。受访专家认为,就业结构性发生的变化,折射出我国城镇化推进和中西部崛起战略等带来的产业区域性转移和增长,正在影响就业区域性格局。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资源禀赋和发展差异都较大,这为构造产业梯次转移的‘雁阵效应’提供了广阔空间。”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人才往往是一个地区经济活力的体现。如今,一个城市的“年轻指数”已经与其经济活力呈正相关。近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在京高校陆续公布了2018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记者注意到,不少大学生在就业时重点关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选择到相关地区和行业建功立业。
在2019年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许多中西部地区省份也对人才引进做出明确要求。四川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通过实施“家在四川”人才安居工程,深化户籍等配套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湖北提出,推动集成电路、数字、生物、新能源与新材料等十大重点产业发展,加快打造信息光电子、“芯屏端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更多细分行业“隐形冠军”;西藏提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快拉萨经开区转型、藏青工业园建设、拉萨高新区发展,启动山南、日喀则、林芝等地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各开发区高质量、差异化发展,争取各类园区经济增长15%、就业增长20%。
“应该看到,未来一个时期,中西部地区仍将保持着较为强势的吸纳就业势头。”莫荣认为,应把东部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结合起来,立足于各地比较优势,既为解决高素质劳动力就业创造条件,也为农村劳动者外出打工留有余地,形成差异化、多层次的产业布局。
1月29日,一年一度的“春风行动·就业扶贫”服务企业用工现场招聘活动在江西省遂川县举行。与往年相比,此次招聘岗位工种多数量大。遂川县就业局负责人介绍,2018年,遂川县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9000余名,其中1126人为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通过积极参与全国家政服务劳务对接扶贫行动,遂川县主动与上海市、赣州市和吉安市吉州区等多个地方的品牌家政企业对接,签订合作协议。越来越多的贫困劳动力通过技能培训实现了稳定就业。
莫荣建议实施区域就业政策,因为这有利于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就业形态,拓展就业空间,从而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可通过中央和省级政策和资金的倾斜,在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支持发展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区域产业和就业政策。(记者 韩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