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赵婷
年末,往往是人心浮动的跳槽季。但今年私募的招聘市场平静得有些冷清。即使逆势招聘的,条件也非常严格。不得已跳槽的,除了薪酬的考虑,更多是要为未来找一个新的空间。
招聘比市场更“冷”
市场不好,私募业务拓展缺乏动力,招聘意愿降温,大部分机构在减员增效,压缩成本。
记者采访北上深三地多家私募机构了解到,绝大部分私募今年没有招聘计划。
上海某中型私募基金合伙人表示,仅在去年上半年招了2名研究员和1名后台运营人员,今年没有招聘计划。
而即使是少数在招聘的私募,其目的却是要降低成本。深圳一位公奔私机构负责人表示,今年准备招聘几个应届生替换现有人员,以此降低成本。据介绍,私募通过公开招聘方式纳新的比较少,通常都是推荐、介绍的方式。
华南一中小私募研究员也表示,自己曾多次投过简历均没有得到回复。在他看来,在券商裁员降薪的背景下,二级市场研究员去产能是必然的。
上海一家为证券私募服务的猎头公司人员介绍,常年合作的几家私募客户,目前都在裁减后台岗位,招聘以业务端为主,薪酬变化不大,但条件更加严格。目前私募求职者主要有两类,一是从银行跳槽到第三方销售机构,资源匹配度较高,但随后感觉第三方机构不够稳定想再回到机构;另一类是券商、公募基金跳槽出来的人员。
部分私募逆势招聘 储备人才夯实投研实力
行业整体收缩,有部分私募逆势招聘,为的是储备人才。据了解,星石投资去年下半年以来已招聘了3名行业研究员,目前在招宏观研究员、策略师、渠道经理以及其他支持型的岗位人员。
凯丰投资总经理王东洋也表示,公司招聘一直正常进行,按照既定的团队建设思路定向增聘投研人员,持续夯实投研实力。针对目前的市场环境,更重视宏观策略的研究和产业链研究,设立宏观策略团队,增设了首席经济学家。
重阳投资也表示,今年要积极布局扩张,储备人才。
杭州某海外投资私募以百万年薪招聘销售副总裁、销售总监、医药行业研究员。北京一位私募市场人士也表示,公司今年的招聘计划包括交易员、交易助理和投研人员。
王东洋表示,行情低迷之际更要苦练内功,加强团队建设。去年开始逐步推动投研一体化,力图促进投资与研究、不同板块之间的交流融合,也正因此,去年不仅没有减少人员配置,而是增加了一些成熟的投研人员。
星石投资也表示,市场有周期,但策略的打磨、人才的培养没有周期,越是市场寒冬越应该像储备好股票一样储备人才,构建人才护城河。
多机制保持团队稳定
市场动荡,维持团队稳定尤为重要,不同风格的私募采取不同方式打磨团队。
星石投资介绍,他们的基金经理均为自主培养,对公司文化和投研方法认同度极高。星石每三年对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股权激励,以“合伙人”机制绑定优秀的投研人员。
对于人员流失问题,王东洋表示,凯丰投资希望建立起依靠团队,而非依靠明星基金经理单打独斗的模式,从长远来看团队作战的模式会更持久。
事实上,行业整体“熬冬”之际,投研人员在考虑跳槽上也更加谨慎。
“现在行情不好,研究员跳槽的少了。”沪上某中型私募研究员表示,投研人员考虑跳槽,激励机制并不是首要因素,而是更看重平台、资源、理念。
华南一中小私募研究员表示,初级研究员选择私募主要看两点,一是规模,二是投资水平。
王东洋称,投研人员选择私募主要看重是否具备灵活的机制、简单的人际层级关系;工作气氛好,没有条条框框限制,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想法。同时公司能提供市场化、有竞争力的薪酬机制。如果能够进入百亿级别私募,投研人员可以完成能力的进阶,更多地展现个人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