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夏天以来,已有多家百亿私募接近“土崩瓦解”,管理规模在短短三年中,急速缩减至数亿元。导致原本看起来坚不可摧的百亿私募迅速溃败,真正致命的原因可能不仅仅是投资业绩的暂时回撤,更在于投资理念的不再被认可、信托责任的缺失和过份依赖销售渠道等因素。致命伤包括,投资理念不再被认可,危难时刻抛弃客户,迷恋规模丢失本心。
图片来源:摄图网
私募名利场上,有人光鲜,就有人落寞,有人来,就有人走。
资产管理规模达百亿一直是私募基金一个重要的门槛,达到这个规模代表着私募公司的根基牢固,影响力日盛,公司已经进入了为行业所艳羡的头部行列。
然而,百亿规模绝非是私募立足的不败金身。
自2015年夏天以来,已有多家百亿私募接近“土崩瓦解”,管理规模在短短三年中,急速缩减至数亿元。
是什么导致了原本看起来坚不可摧的百亿私募迅速溃败?
真正致命的原因可能不仅仅是投资业绩的暂时回撤,更在于投资理念的不再被认可、信托责任的缺失和过份依赖销售渠道等因素。
致命伤之一:投资理念不再被认可
业绩的暂时回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投资理念和投资能力遭到客户的质疑。
某家成立时间超过十年的私募,其掌门人的风格是市场派,投资理念是“以小为美”,在2013年到2015年A股的那波上涨行情中,该私募业绩极其靓丽,投资规模也快速冲上了一百亿元。但自2015年中期的大幅震荡以来,该公司多只产品净值大幅回撤。
更为致命的是,这家私募重仓的多只小股票暴涨、暴跌,使得公司一度陷入“监管部门进场检查一个月”的传言之中,投资者信心受到重挫,公司的百亿管理规模迅速瓦解,目前管理规模仅剩高峰时期的一个零头。
无独有偶,华南某私募的投资规模也从一百亿元急速缩水,其掌门人宣称的“一级请客,二级买单,一二级联动”的盈利模式已经被市场抛弃,客户也用脚进行了投票,该私募管理的规模也从百亿元降到“不忍直视”。
也有部分老牌私募尽管净值波动较大,2018年遭遇20%以上的回撤,但因为其投资理念被客户广泛认可,大部分客户愿意选择与这些私募共度时艰,部分客户甚至在该私募净值回撤最大的时候进行逆向加仓。
致命伤之二:危难时刻抛弃客户
私募是一个靠品牌与信誉吃饭的行当,如果信托责任缺失,将自身利益置于客户利益之上,即使投资业绩再出色也会被客户抛弃。
在2015年股市大幅震荡期间,由于无法面对产品净值的大幅波动,深圳某知名私募掌门人的电话始终处于关机状态,无论是渠道还是客户,均难以找到其本人。等这位私募掌门人开始与外界联系时,旗下的百亿管理规模早已被感到失望的客户赎回殆尽。
而具有信托精神的私募则呈现出逆市扩张之势。
在2015年7月份,福建滚雪球管理的4只以股指期货套利为主的私募产品一度跌破清盘线,但该公司股东自掏腰包送给客户每人25万元,将净值补至0.7元。此后因为旗下无一产品清盘,福建滚雪球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福建滚雪球的管理规模目前已经达到50亿元以上。
正如私募界一位大佬所说:“私募一定要具有信托精神,保护好你的信誉,它代表着你以怎样的形象留在市场上。”
致命伤之三:迷恋规模丢失本心
私募的规模扩张如果过度依赖于渠道,可能会带来大量不匹配的客户,一旦业绩波动,则会遭遇客户大量赎回。
某券商派私募大佬2018年意兴阑珊,犹豫着要不要退出投资界。这家私募管理规模曾在百亿之上,公司趁势扩张,但由于自2015年中期以来,公司旗下多只产品遭遇清算,管理规模急速缩水,公司再度入不敷出。
对销售渠道的过份依赖,带来了大量不匹配的客户,这部分客户对净值波动相当敏感。“当净值波动回撤超过5%时,这些客户就开始焦虑,当净值回撤超过10%时,这些客户就开始赎回,我减仓的速度甚至赶不上客户赎回的速度。”某百亿私募大佬曾经无限感慨地说。
也有多家老牌私募尽管净值波动较大,但因为其客户构成主要是长线客户以及机构客户,这些私募的管理规模基本不受市场下行的影响,甚至能够逆市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