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开年刚至,急着“抱薪救火”的一众房企已经迫不及待地为新一年的融资做准备了。
一方面,他们的融资目光依然瞄准海外发债。如正荣集团、禹洲地产、新城控股、中骏、中国奥园等近日纷纷宣布发行美元票据,票面利率普遍接近甚至超过10%。
1月16日,正荣集团发布公告称,将发行1.5亿美元2020年到期年息10.5%的优先票据。同一天,禹洲地产也称计划发行于2022年到期金额为5亿美元,利率为8.625%的优先票据。
此前一天,中骏、新城控股、中国奥园分别发布发行美元票据公告。中骏拟发行5亿美元2021年到期优先票据,年利率为8.75%。
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在国内A股市场发债融资仍是实力房企的最佳选择。
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2019年1月份以来,世茂股份(600823,股吧)、融创中国、金科股份(000656,股吧)、电建地产等多家房企陆续公布融资计划,合计已经超过30起,总规模超过800亿/元,房企融资规模继续上涨。
这是今年以来最早启动融资准备的一批房企,它们或许是赶上了好时机。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支持优质企业直接融资的文件公布后,房企发债融资难度趋于缓和。有房企人士认为,一直以来收紧的融资窗口可能要开一些口子了。
业内人士认为,从刚进新年就申请额度的情况来看,进入规模扩张关键年的大部分房企,其融资端口的需求还在持续加大,而对土地储备和市场扩张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在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下,房地产行业资金面也会得到边际改善,但并未出现明显的松动信号。
即便2019年最佳的融资窗口期还未到来,但对于房企而言,资金的饥渴已经容不得他们等待更好时机,提前布局融资渠道抢占资源,一触即发。
开年密集融资?利率再度攀升
《华为的冬天》一文面世至今已18年,虽然华为正在经历其历史上最为严峻的时刻,但还没有迎来真正的冬天;万科也在去年高喊“活下去”,但年度6300亿元的销售回款,说明万科并没有真正地活不下去。
回望2018年,在强监管、去杠杆的政策大环境下,国内楼市开始降温并在总体上归于静淡,眼下市场调整期还未过去,房企对资金的需求依旧不减。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85家典型房企融资总额11920亿元,同比下降11.09%。进入到2019年,房企便在开年的半个月内抛出了近千亿元的融资计划。
“发债融资是普遍的行业现象,美元票据相对容易些,现在房企并不盲目追求规模竞争,已经变成比拼融资能力了,这直接决定房企生死,通过各种渠道能融到钱才是关键,现金流维稳是首位。从各地释放的信号来看,今年大环境应该会宽松些。”某上述发债房企区域总表示。
1月13日,世茂股份披露2019年公司债券(第一期)发行规模不超20亿元,最终票面利率为4.65%。11日,融创中国公告称拟发行本金总额为6亿美元的票据。金地集团(600383,股吧)1月8日发布公告称,拟向中国银行(601988,股吧)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新增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总规模不超过200亿元。
针对2019年开年开发商密集融资行为,有声音认为,眼下楼市销售逐渐放缓,回款难,而房企前期投资过度,资金需求旺盛,所以增加融资的诉求明显上升。从国家层面来看,大概率上依然会维持对于房地产行业资金的严监管。
同策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宏伟表示,当前房企融资最主要途径仍是银行“开发贷”,其他融资渠道基本上全收窄了。除“开发贷”外,房企还可以发境外债,长租公寓或持有物业的房企可以做一些资产证券化,房企供应链金融ABS,但发行的规模都比较小。
虽然近期房企融资出现回暖,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房企融资成本仍处在高位,且绝大多数企业的融资成本还在上升,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维持高位。
近日,当代置业公告称,公司发行一笔2020年到期的1.5亿美元优先票据,票面利率高达15.5%,这只是房企融资成本高企的一个缩影。
从房企发行美元债票面利率来看,2018年年初的龙头房企境外融资利率大多在6%左右,此后这一成本在2018年第二季度开始飙升,10月份时票面利率纷纷突破10%,此后仍继续上升。
克而瑞研究中心2018年11月的一份数据显示,2018年11月,房企平均境外债融资成本为11.47%,较前10月境外发债平均成本6.45%增长了5.02个百分点。
穆迪报告亦指出,预计在融资需求的支撑下,中国房地产业未来12个月开发商平均融资成本将继续上升。
“在还款压力下,房企流动性较弱,有着较高再融资需求的房企数量不断增加,这将进一步加剧融资难度,融资成本或再度提高。”有房企人士指出。
融资窗口?并非对所有企业开放
显然,2019年又是一个融资需求旺盛的年头,但2019年的房地产环境仍然乐观不起来。
根据惠誉发布的中国房地产行业2019年信用展望,中国房地产行业2019年展望为负面,销售量会出现温和下降,房价方面,存在刚性需求的一二线城市房价基本保持稳定,但三四线城市可能出现房价下降的现象。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惠誉认为,大型开发商,尤其是排名前20位的开发商在不能提高杠杆、保持流动性充足的前提下,销售和土地储备补充仍将保持适度增长。但如果房企杠杆率较高,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去杠杆,仅补充与销售量相当规模的土地。
而对于小型房企,惠誉认为,这类公司可能面临流动性吃紧、资本耗尽的情况,小房企们将现有项目卖给大房企或者降价是大概率事件。
2019年,面对已经迎来的还债高峰,房企不得不高成本“借新还旧”,自寻出路摆脱资金困局。除在销售端推出各种让利活动加速回款外,有报道称泰禾集团(000732,股吧)、佳兆业等房企去年甚至推荐员工购买理财产品。
一方面急于拿地,一方面却不得不面对囊中羞涩的窘境。随着金融形势转暖,2019年房企融资环境是否得到改善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2018年10月以来,中央接连发声提振民营经济信心。央行顺势在10月7日出台了新一轮降准新政,在此调结构、减缓经济下行压力的金融政策中,房地产融资形势有所放缓。2018年11月开始,房企发债及获批速度有所提升,这被业内视为金融形势“转暖”信号。2018年12月,发改委明确表态,为资产超过1500亿元、营收超过300亿元的房企,给予债券发行即报即审等便利。
2019年1月4日,央行宣布降准,释放了近8000亿元流动资金,叠加1月14~16日3天逆回购操作,合计“放水”超1.5万亿元,这让房企看到了融资环境松缓的“曙光”。
但来自中央层面对于“房住不炒”三令五申定调之后,也让更多人看清楚此轮房地产调控中,中央对于抑制房地产投资投机和挤压楼市泡沫的决心。
某股份制银行地产信贷部主管表示,过去央行“放水”之后,房地产调控政策就马上放松了,过去货币宽松之后,中央也对房地产市场不再进行表态,因为“放水”就是要稳增长。但2019年因城施策,调控目标就是稳房价,所以房地产很难沾到货币适度宽松的光。
更多的业内人士不再盲目乐观,他们更倾向于,融资窗口期并非对所有房企都放开,房企间分化会日益明显,龙头房企尚有“御寒”能力,继续在土地市场积极拿地;而不少中小房企则面临着“生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