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17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2500亿元7天期、15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今日有200亿元逆回购到期。与此前一致,中国央行在解释注资行为时表示:“目前仍处于税期高峰,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下行较快。”
周三,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国内银行体系注入了创纪录的5700亿元人民币。这是有记录以来央行的最高逆回购规模记录,同时当日5600亿元的公开市场净投放规模,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分析人士指出,这是中国央行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向市场增加流动性和进一步促进放贷的最新措施。
“与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不同,周三央行释放的临时流动性主要是为了确保各大银行有充足现金应对即将于2月初到来的春节。在春节期间,随着家人互送礼金、企业发奖金和缴纳税款,流动性需求高企。”该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近日公布的12月份货币金融数据显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9万亿,人民币贷款新增1.08万亿元,均高于市场预期。
由于经济下行压力,银行出于对坏账率的担忧,放贷意愿可能偏低。但从12月份M2和贷款增速来看,“宽信用”有了初步显效。兴业证券进而指出,为了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推动银行多放贷款、以及理顺直接融资,比如合理充裕的流动性环境、定向工具TMLF、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12月新增贷款强于市场预期、债券融资进一步走强,指向“宽信用”政策可能逐渐显示出效果。
梳理发现,近几个月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宽信用措施。按照央行安排,本月15日和25日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此举最终向银行体系净释放80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
降准未完全落地,央行已经备好“后招”。
近日,央行行长易纲就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接受采访时透露,1月下旬将实施首次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市场人士将其形象地称为“特麻辣粉”。
据悉,央行在2018年12月为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argeted 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TMLF),根据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增长情况,向其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来源。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大、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可向央行提出申请,定向中期借贷便利资金可使用三年,操作利率比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优惠15个基点,目前为3.15%,这一新工具也被部分机构解读为定向降息。
至于什么情况下央行会降息,央行副行长朱鹤新15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现在货币政策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正在逐步发挥,同时对原来的政策也在做动态评估,在这个基础上央行会再做进一步的研究。
新时代证券在研报中分析指出,除了OMO(公开市场操作)、MLF(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具有降息可能,也存在基准利率调整的可能。
不过,鉴于央行近来央行多次强调避免“大水漫灌”,维持了“结构性去杠杆”的说法,华创证券认为,在合理充裕前提下,预期流动性的极端宽松并不现实,流动性很可能自然收紧回归均衡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