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在自毁长城?
作者 | beyond
编辑 | 小白
5月25日,长城汽车(601633.SH,2333.HK,长城)举报比亚迪(002594.SZ,1211.HK)旗下两款车型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重磅声明,引爆全网。
比亚迪紧随其后做出回应,表示被检测车辆不符合国标要求的送检状态和检测流程,因此认为检测报告无效,长城不能以此作为依据,并宣称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
一时间,两家曾经互赠商标的自主友商,彻底撕破脸皮、剑拔弩张地站到对立面。
这一不寻常的举动自然引起行业内外热议,对于长城的举报能否实锤,风云君只当吃瓜,相信有关部门很快就会给出判定。
(来源:网络)
长城此举,无疑是兵行险棋。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可以起到约束同行经营、净化行业的作用,自然是好事一桩。不过对于举报者和被举报者双方却很可能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在国内新能源车产业链高歌猛进、持续崛起的今天,任何一家自主车企在国人的期待中都应该是“枪口一致对外”的利益共同体。如果此次举报无法坐实,则长城面临着巨大的道德风险。
那么,长城为何会选择这样堪称“自杀式攻击”的竞争策略呢?
增长窗口正在关上,长城销量逐渐掉队
市场增长方面,2023年1-4月,国内乘用车销量约695万辆,同比增长6.8%。其中,新能源车销量222万辆,同比增长43%。虽然新能源车领域依旧保持较快增长,但与前两年相比,增速已大幅放缓。
(来源:中汽协)
此外,今年1-4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达到27%,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短期内扩容最快的阶段行将结束。
(来源:中汽协,中商产业研究)
分领域来看,今年1-4月,国内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60万辆,同比增长89%,是增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细分领域。
(来源:MarkLines)
综合以上信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步伐相对于前两年已大幅放缓,并且行业增长最快的时间窗口接近尾声。细分领域方面,凭借技术成熟、“油电同价”等优势,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成为开年以来增长最快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
再加上行业价格战这样的条件约束,今年的汽车行业外部经营环境并不算宽松,从各车企销量数据来看也正是如此。
今年1-4月,比亚迪以70万辆的乘用车零售销量与79%的同比增长保持领先,是国内乘用车零售销量TOP10中唯一实现大幅增长的车企,其余九家车企销量或小幅增长,或小幅下滑,整体表现并不亮眼。
(来源:乘联会)
令人意外的是,今年1-4月长城的销量跌出了国内乘用车零售销量TOP10,按照长城披露的4月份产销数据,其乘用车零售销量(不含出口)同比下滑幅度在20%左右。
即使考虑出口,按照乘联会的统计,今年前4个月长城的批发销量也并未进入国内乘用车销量TOP10。
(来源:乘联会)
“迪子”:围剿长城,管它有意无意
2023年5月15日,长城旗下哈弗枭龙和枭龙MAX正式上市,枭龙定位紧凑型SUV,枭龙MAX定位中型SUV。两款车型都搭载了长城插电混动系统,竞品主要就是比亚迪宋PLUS DM-i。
在长城的产品序列中,哈弗品牌可谓是中流砥柱,但最近两年哈弗品牌似乎错过了新能源风口。2022年当家车型哈弗H6推出了混动版本,但国内SUV销冠王的宝座早已被比亚迪宋系列取代。
今年1-4月,国内SUV零售销量分车型排行榜中,比亚迪宋、Model Y、比亚迪元PLUS、长安CS75都排在哈弗H6前面。这种情况下,枭龙系列车型可以说是长城的破釜沉舟之作。
(来源:乘联会)
2023年,长城全面推行混动战略,由于没有轿车车型,枭龙的问世标志着其与比亚迪在混动赛道全面硬钢的开始。
先不说新能源赛道这块肥肉,如今的觊觎者众多,单拿比亚迪来说,其早已拉开架势、通过完整的产品体系对包括长城在内的竞争对手开展着猛烈攻势。
(来源:易车研究院)
2021年以来长城以哈弗H6为核心的聚焦SUV战略随着比亚迪宋、元系列车型的崛起而遭遇重创。销量停滞在百万辆关口的长城又接连推出坦克、哈弗大狗等硬派车型并快速上量,其销量重心也愈发聚焦硬派车型。
不过随着高端品牌仰望的发布,以及据悉2023年6月发布的定位硬派越野的F品牌的加入,比亚迪在硬派车型市场上也对长城形成强有力的威胁。
(来源:投资利器“市值风云”APP)
至此,比亚迪对长城的围猎之势正式形成。
“比亚迪的海豚和元PLUS追着好猫虐、宋家族与哈弗H6、哈弗枭龙贴身肉搏、唐与摩卡针锋相对。”如今,再有仰望和F品牌的合围,长城的突破之路可以说被比亚迪围得水泄不通。
(来源:易车研究院)
通过类似的围剿,比亚迪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上可谓是所向披靡,其在2023年1-4月的新能源零售市场份额达到38%,超过第二名特斯拉中国近28个百分点。在如此的严峻的竞争态势之下,长城反制对手可谓必要之举。
(来源:乘联会)
一季度扣非后亏损,长城经营压力加剧
今年一季度,长城罕见地出现了经营性业务亏损,扣非净利润为-2亿元。长城解释称,主要是公司仍处于产品结构调整期,基于2023年新产品上市节奏,加大新能源品牌建设及研发投入所致。
(来源:长城2023年一季报)
据中诚信在长城2023年跟踪评级报告中披露,受哈弗M6、F7等早期上市车型销量不及预期等影响,长城的产能利用率偏低。
(来源:中诚信跟踪评级报告)
2022年,长城的天津、平湖、日照、荆门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均不足50%,日照工厂的产能利用率甚至只有个位数,长城整体的产能利用率为74%的偏低水平。
(来源:中诚信跟踪评级报告)
产品结构的调整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预计在完成调整之前,长城还将保持较高投入,其产能利用率的改善也需要时间,再叠加今年一季度的经营性业务亏损,这些无疑加剧了长城的经营压力。
免责声明: 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
Copyright © 2008-2020 【新宝配资】深圳海商汇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