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晚间,温氏股份披露一份调研记录,记录了公司近期连续接受的3场交流会情况,广发证券、大成基金等35家机构共43位机构投资者参与。此次调研中,温氏股份对当下生猪行业“二次育肥”现象进行了重点回应,同时也谈及对后续市场走势的看法。
(图源:图虫创意)
“二次育肥”投机风险较大
据介绍,生猪行业的“二次育肥”一般是指行业中较为常见的养殖户购买200斤/头左右的肉猪,再次养2-3个月至300斤/头左右出栏的行为。这种行为多以生猪价格波动较大且对后市行情看好为前提。
就在2022年三季度,受市场二次育肥热潮支撑,国内生猪价格一度出现快速拉涨。彼时部分散养户看好后续市场腌腊需求,二次育肥现象较为集中。但随着后续二次育肥密集出栏,市场供大于求形势凸显,猪价在10月份一度突破约14元/斤高点后就开始下滑,至12月底降至9元/斤以下,在今年春节前后更是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
现如今,在猪价底部起涨及政策端收储利好的多重作用下,生猪市场再度出现二次育肥潮,仔猪价格周度涨幅一度超过12%。
“现在回过头来看,去年集中的二次育肥行为多为亏损状态,是一种短期的投机和赌博行为。”温氏股份在接受调研中表示,二次育肥只是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现象,能否持续主要取决于二次育肥能否获利。若连续几次都无法获利,这种做法自然会被淘汰。
“目前来看,短期这种做法不会消失,长期是否持续存在难以判断。”温氏股份副总裁兼董秘梅锦方表示,“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无异于投机取巧。如果二次育肥每次都能赚钱,那么购买的二次育肥猪价格自然也会提高,不养殖时资产会有闲置,同时大猪料肉比会随着体重上升边际提高,以上都会显著提高二次育肥的成本。最关键的是,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难以预测。产销两端都无疑提高了二次育肥的风险,最终可能造成巨额亏损。”
对于二次育肥对市场猪价的影响,梅锦方分析认为,选择不同体重的肉猪进行二次育肥对市场猪价影响不同。“若二次育肥猪为200斤/头以下的猪,对市场而言,短期并不会减少市场供给,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此类猪也不应流入消费市场,无非是由A换成B来养,为存量肉猪间养殖主体的调整。若二次育肥猪为正常240斤/头本该出栏的猪,会短暂减少市场供给,对猪价可能会有阶段性的抬升。待肉猪被养到300斤/头,无论二次育肥的是200斤/头还是240斤/头的肉猪,都会小幅增加市场肉量总供给,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具体到二次育肥对公司的影响,温氏股份指出,公司出栏节奏稳定,出栏肉猪单头均重稳定在240斤左右,大多直接卖给屠宰场,该等体重肉猪不太适合进行二次育肥,因此流入二次育肥市场情况较少。卖出后公司的生产经营流程即已结束。其中可能有部分批发商与二次育肥参与者进行对接,公司无法监控。对公司而言,公司将始终坚持稳定出栏节奏,做好猪肉保供工作。
“从整体上看,畜禽养殖行业本质上是一个体系化、复杂化的行业,生产周期和链条较长,涉及育种、饲养管理、营养配方、疫病防控和治疗等方面的问题。真正建立起完善的体系需要较长的时间,特别是育种体系。短期投机者对行业及猪周期的理解和认识可能不够深刻,对行业缺乏敬畏之心,不利于行业的长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温氏股份表示。
本轮猪周期或尚未结束
对本轮猪周期走势的看法也是机构投资者关注的重心。温氏股份对此表示,从历年猪价的走势来看,春节后一季度是传统的肉类消费淡季,春节前后猪价一般较低,这是季节性因素影响所致,符合往年规律。从历史经验来看,随着天气变暖,猪价一般从4月份开始逐步回升。
“近期猪价已走出止跌回稳的趋势。从趋势上看,预计二、三季度猪价应有不错表现。按照经验,四季度10月份处于秋季,猪价可能维持较好水平。10月份后,猪价呈现缓慢下降态势的可能性较大。”
但温氏股份强调,本轮猪周期猪价高度和走势难以精确判断。“行业普遍认为,本轮猪周期从2022年4月开始。2022年10月涨至阶段性14元/斤的高点,变化速度和幅度均超过行业预期。按照历史猪周期表现,一般行业周期高点都会伴随着内外资本疯狂投入的阶段,产能建设和扩张处于非理性状态,但本轮周期尚未出现此种情况。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本轮周期尚未结束。”
由于养猪周期较长,能繁母猪数量基本决定了10个月后肉猪出栏的大致规模。温氏股份表示,公司2023年出栏的肉猪数量量级已大致确定。倘若行情走好,公司可以做的工作是努力提升生产成绩指标,如配种分娩率、产保死淘率和上市率等,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意外死亡和损失;同时做好肉猪养殖的增重增效,通过育种等手段提高肉猪均重,适当增加肉猪养殖的总体重量。
责编:张骞爻
校对:王锦程
Copyright © 2008-2020 【新宝配资】深圳海商汇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