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将登山运动开发成商业项目的例子其实并不多见,但亲自在数座山巅插下胜利旗帜的企业家则不在少数。
在朗诗峰上成立仪式现场,朗诗绿色集团董事长田明发现自己是现场唯一一个穿了西装的人。好在这一天天气有些冷,田明套上了羽绒服,这才与现场气氛有些搭配。尽管田明是这场发布会的主角,但这与房地产业务毫无关系。
作为一家年度销售额为359.49亿元的地产公司董事长,出于对登山的热爱,田明以控股股东身份投资了朗诗峰上。朗诗峰上有国际登山探险与高山课堂两大业务板块。国际登山探险包括“7+2”探险,即全球七大洲最高峰攀登和南北极点徒步探险,同时也开展一系列轻探险活动、人文探索定制旅行;高山课堂则为不同的爱好者开展多种攀登培训,目前已与四姑娘山登山学校共同成立了登山训练基地,以科学、安全的服务保障和培训体系,帮助登山爱好者体验高海拔攀登的乐趣。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高达82%的死亡情况发生在登山项目中,但不少企业家却仍然热爱攀登。其中也不乏许多地产商,包括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中坤投资集团的董事长黄怒波、今典投资集团联席董事长王秋杨等。
孤独的企业家
“我从小对山特别向往,天性喜欢山,见到山就喜欢进去转转。做了企业之后,尤其是企业做大了,天天被商业和公司的人和事包裹着。每年能有几次机会出去,没有人簇拥着,你所有的路都是自己走的,行囊都自己背。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你会觉得人的状态会脱离商业,脱离企业的包裹,人会变得更纯净一点,这点对企业家很重要,能让你保持平常心。”朗诗绿色集团的董事长田明说。
由于对登山项目的热爱,朗诗峰上这一以登山为业务重点的公司被田明一手促成。实际上,登山运动是非常小众的市场。由于花费大,其也被人们视为“贵族运动”。高昂的花费只是一方面,登山项目背后的高危险性非常人所想。2017年发布的《户外运动死亡报告》显示,高达82%的死亡情况发生在登山项目中。其中,高海拔登山事故率达到32%,而看起来风险较小的低海拔登山的事故率甚至高达68%。
在死亡威胁之外,登山者还需要面对零下一二十度的严寒、雪盖掩埋之下的悬崖峭壁、难以预测的极端天气甚至亲眼目睹残骨遗骸。即使面对如此风险,部分房地产企业家仍保持着高度的登山热情。
将登山运动开发成商业项目的例子其实并不多见,但亲自在数座山巅插下胜利旗帜的企业家则不在少数。在征服名峰方面,2003年,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便已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而中坤投资集团的董事长黄怒波,也在2009年开启了征服攀登七大洲最高峰的征途。
如此高风险的运动,企业家缘何如此执迷?田明认为,这与“企业家精神”有关。“企业家本身是小众群体,并非所有人都会成为企业家。而企业家精神最本质就是冒险、创新且勇于承担后果。中国企业家群体比较大,这些人平时没有朋友。他们在社会、市场以及营商方面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企业内部很多人都是你的下属,他们在你这里谋一份工作,平时也不敢说你,有时候还要看你的情绪说话。所以企业家会感到很孤独,他也不能花费太多时间陪伴自己的妻子孩子。但是这种孤独对人来说是需要排解的,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去冒险,他们需要寻找一项运动,特别是极限的运动,让自己得到释放,我觉得它是一种内心平衡的需求。”
登山每年都会列上田明的日程表。“登山可以自我进化,是一个非常好回归自我、回归自然的方式。当你爬山爬不动、呼哧呼哧喘气的时候,你就知道你还是一个普通人,可以让你变得更实在一点,不会自我感觉太好。”
登山代表企业家王石也曾在《灵魂的台阶》一书中这样写道:“面对自己必须面对的问题,面对自己原来回避的问题,做什么事情都会更坦然、更平和。”
“做一件我们喜爱的事情”
田明因登山与朗诗峰上总经理包一飞相识,并在他的专业指导下开始登山,走遍了国内江南江北,足迹到达国外的欧非高峰。在记者问到是怎样的契机促成了二人同做这次登山项目时,田明表示,这个登山老手在经营方面处理得并不好,或许他能够给予包一飞甚至帮助登山行业进行商业化发展。
中国的探险旅游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前景广阔。根据《2017-2021年中国户外旅游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7年中国探险旅游市场规模同比2016年增长了30%,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户外运动的主要消费群体——年龄在15-40岁的城市人口约为1.99亿,这一巨大的人口基数似乎也预示着登山运动庞大的市场。
登山行业近年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得益于良好的政策基础。2016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将山地户外运动指定为重点运动项目,要求重点开发山地资源,形成“三纵三横”(太行山及京杭大运河、西安至成都、青藏公路,丝绸之路、318国道、长江沿线)山地户外运动布局;加强登山设施体系建设,给予良好的配套设施保障。
虽然探险旅游看似有前景,但登山运动商业化程度并不高。在以前,我国登山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主要是以登山为主题的户外俱乐部,比如北京的“别虎登山俱乐部”、杭州“一周一山户外俱乐部”。
登山运动小众化的特点,也预示着这一市场短期难以迅速做大。即使是登山运动普及程度较高的欧美国家,登山项目的业务拓展空间仍然有限。首先,登山服务类公司所能提供的主体业务有限,主要为登山向导专业服务;其次,登山运动客户群体分众化明显,需求容量受限,受众主要以企业家或者公司为主。
此外,登山公司的盈利也十分有限。田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对它(朗诗峰上)没有经营业绩和财务上的要求,能把自己养活就可以,赚到钱把自己的队伍好好培养,让自己的队伍有成就感、有尊严就可以,能够帮助更多的人热爱登山,实现登山的梦想,这个很重要。”
基于登山自身的风险性,田明也提到,朗诗峰上这一登山项目与朗诗集团业务战略是相互独立的,其投资方也并非是朗诗的上市公司,而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