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图
1月23日,美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发布内部信,宣布摩拜已全面接入美团APP,摩拜单车将成为美团LBS平台单车事业部,由他本人兼任事业部总经理。今后,美团APP将成为摩拜单车的唯一入口。至此,美团彻底完成了对摩拜单车的接管。
值得注意的是,借摩拜完善其出行板块,打通“吃、喝、住、行”闭环,是美团巨资收购摩拜的目的之一。正如美团CEO王兴所言,“吃喝玩乐与出行服务有天然的结合优势。”而开拓出行市场是美团完善消费生态圈的必然选择。去年10月底,美团在上市后的第一次组织架构调整中,就宣布成立了LBS平台,包含LBS服务、网约车、大公交、无人配送等部门,进一步增强LBS基础服务能力。
关于微信小程序是否还能扫码解锁摩拜单车,美团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复称,会测试后再决定。对于未来美团APP成为唯一入口之后,原摩拜APP账户押金、余额、摩范分等相关体系如何处理,是否直接转到美团账户的问题,对方表示,都不会有影响。关于摩拜员工怎么处理的问题,美团方面表示,摩拜没有裁员计划。目前使用摩拜APP和美团APP均能扫码骑车,未来美团APP作为唯一入口会先在国内推行,国外市场将根据情况决策。
将更名为美团单车
王慧文在内部信中表示,目前美团APP和摩拜APP均支持扫码骑车,未来摩拜单车品牌将更名为美团单车,美团APP将成为其国内唯一入口。这也意味着微信扫一扫、微信摩拜单车小程序的解锁方式失效。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3月,摩拜单车进入微信支付九宫格。2018年4月,美团宣布收购摩拜,腾讯投资摩拜的权益也要出售。2019年1月,微信支付九宫格移除摩拜单车的入口。据了解,用户现在打开美团APP,点击右上角“+”,选择“扫一扫”或者“骑单车”,就可以使用摩拜单车服务。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通过美团和大众点评入口搜索餐厅,在点击地址进入地图导航页面时,会出现“找摩拜单车”的按键入口。也就是说,即将更名为美团单车的摩拜单车,将全面与美团平台业务融合。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在美团的内部信中看到,王慧文提到了四点内容,除了上述内容,他还透露摩拜单车CEO刘禹因投身创业离开摩拜,同时为了沟通,摩拜北京各办公区同学将在二月底搬迁至集团总部。至此,美团彻底完成了对摩拜单车的接管,也意味着摩拜单车将以新的角色为美团带来增量空间。
对于美团为何收购摩拜,此前有不少分析认为,生活服务本身就是一个一站式的解决方案,美团在覆盖了吃喝玩等领域之后,出行是必然的用户需求,也符合美团的生态布局。同时,在业内人士看来,受创始人王兴的影响,美团天生“狼性”,摩拜基因主要以产品为导向,注定小而美,狼性不足。美团收购摩拜后,可能会采取较之前更为激进的策略。
此前,王慧文在全球发售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指出,将不会加大对网约车业务的投入,会把注意力转向已经领先的外卖配送及“Food相关的”业务。如今来看,面对日益强大的对手,美团将愈加重视与饿了么的市场份额之争。
出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从最初的两强争霸,再到其后的多方并起,在共享单车行业的潮起潮落中,摩拜已吸引太多人的目光——无论是最初的惊艳亮相,其后的“卖身”美团,还是其创始人胡玮炜近期的离场。
不过,不同于ofo或是戴威本人的倔强,在共享退潮后,一度看似不甘心“卖身”美团的摩拜,反而似乎打开了一种新的可能。尤其在眼下ofo深陷“押金门”的关口,摩拜似乎反被美团寄予厚望。王兴本人在美团上市敲钟现场便坦言,摩拜未来要做出行里的大众点评。
值得一提的是,在共享单车领域,哈啰单车似乎有后来居上的势头。2018年9月17日,哈啰出行CEO杨磊就曾发布内部信称,哈啰单车在共享单车(领域)已做到NO.1。
从“两轮”扩展到“四轮”,哈啰在出行领域一直尝试扩展自己的边界。正如摩拜背靠美团,哈啰背后屹立的则是阿里。
有观点指出,实际上,在经过共享出行领域的资本大战之后,出行市场早已从资本驱动转向价值驱动,成为巨头间的拼图游戏。如今,阿里系坐拥哈啰出行、高德地图等一众玩家,而美团则拥有摩拜和美团打车等业务。
在出行市场看似稳定的背景下,竞争早已不止于出行。本地生活服务,已然成为出行延伸的战场。
易观汽车与交通出行分析师孙乃悦在此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便指出,实际上,单车、网约车产生的用户出行数据信息,可为本地生活服务提供数据支持,并为本地生活导流。换言之,出行与本地生活服务之间,有一种天然的强关系。
提及本地生活服务,目前美团无疑居于霸主地位,其在上市后也提出了“food+platform”的定位。不过,先后收购口碑、饿了么的阿里,也不掩其雄心壮志。2018年10月12日,阿里便宣布合并饿了么与口碑,成立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意在重新定义城市生活,其剑锋无疑指向美团。
也因此,摩拜+美团打车之于美团,正如哈啰出行之于阿里。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摩拜彻底接入美团甚至更名,在其协同作用更加显著的同时,美团与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之间的竞争或进一步升级。
作者: 张斯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