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家庭户均财富已接近160万元,但为何增长迅速的同时,仍然存在“五大不合理现象”,住房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占比高达77.7%,而金融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占比仅为11.8%,究竟原因为何?
1月17日,第202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广发银行联合西南财经大学发布《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预计,2018年我国城市家庭的户均总资产规模为161.7万元,户均净资产规模为154.2万元,户均可投资资产规模为55.7万元。”
那么,这组数据的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
户均资产规模年复增长7.6%
城市家庭户均总资产规模已近162万元,虽然不少人戏称自己“拖了后腿”,但是从调查数据来看,我国城市家庭资产规模增长的增长速度步入了高速增长的快车道。
报告显示,家庭户均资产规模从2011年的97.0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150.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6%。我国家庭财富逐年增加,财富总值已位列世界第二。
据了解,此次广发银行联合西南财经大学开展的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调研项目,通过对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东北、西北七大区域、23个城市近万个样本的深入调研分析,形成的《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揭示了中国城市家庭财富管理的现状、特征及问题,同时对于公众对银行产品服务的态度与需求也进行了全面统计。
尽管当前我国家庭资产规模增长迅速,但是城市家庭财富健康问题整体堪忧。“中国城市家庭财富管理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近四成家庭不健康,样本城市家庭财富健康得分的均值仅为68.5分,距离85分非常健康程度还有一定距离,需引起重视。”广发银行分管零售业务的副行长宗乐新介绍。
家庭住房资产占比近八成
《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通过数据分析,揭示中国城市家庭财富管理存在“五大不合理现象”,这也是导致家庭财富管理得分偏低的重要原因。
一是家庭住房资产占比过高,挤压了金融资产配置。数据显示,住房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占比77.7%,远高于美国的34.6%;而金融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占比仅为11.8%,在美国这一比例为42.6%。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较高的房产比例吸收了家庭过多的流动性,因而挤压了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
二是在投资理财产品时,过半家庭不接受本金有任何损失,刚性兑付要求较强。数据显示,54.6%的家庭不希望本金有任何损失,同时又期望较高的理财收益。
三是家庭可接受的银行理财产品回报周期普遍较短,缺少长期理财规划。对于可接受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回报周期,选择3个月内、3-6个月、6-12个月的家庭占比分别为35.8%、37.2%和33.7%,可见当下大多数家庭可以接受的周期是1年及以下的回报周期。
四是家庭的投资品类缺乏多样性。数据显示,67.7%的中国家庭仅仅拥有一种投资品,22.7%的中国家庭拥有两种投资品,拥有三种或者三种以上投资品的家庭仅仅占到10.6%。对比我国和美国家庭投资品种的多样性,拥有三种或者三种以上投资品的美国家庭占比高达61%。
五是,家庭商业保险参保率偏低,仅有不到15%的家庭成员拥有商业保险,且家庭更愿意为未成年子女投保,忽视对家庭顶梁柱的保障,10-18岁家庭成员参保率最高,为21.3%,其次为10岁以下家庭成员,参保率为19.5%。
对此,宗乐新认为,“家庭金融知识水平不足,是家庭财富管理不健康的症结所在,不利于消费升级战略实施,也阻碍了全面建设小康的推进进程。金融机构应更多地向家庭普及金融知识,并为家庭配置适合自身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使其清楚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期限等基本概念,进而达到家庭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此外,在当下市场逐渐打破刚性兑付的背景下,家庭自身应有风险自担意识,需意识到高收益必定伴随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