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综合采访获悉,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利好背景下,广州港和香港港也有望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广州港已展现出了积极的态度。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留意到,在广州港务局2018年底出台的2019年工作计划中,特地加入了“加强与港澳合作”一项,这一举动在近年来实属首次。
2019年伊始,广州港积极展现出了与港澳进一步寻求合作的态度。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广州港务局的2019年工作计划中,在近年来首次加入了“加强与港澳合作”、“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建设”、“更好地服务于粤港澳”等项。业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也对本报记者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内港口合作可探讨单一市场规则,激发创新能力,探讨共赢的商业模式。
此前,从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来看,广州港被视为香港港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记者综合采访获悉,货代公司如果要从东南亚地区运货至珠三角地区,在香港港中转的成本远远高于直接挂靠广州南沙港。独立港口顾问、《香港港口总体规划2020》的主要作者之一Jonathan Beard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广州南沙港的崛起的确让香港港感到紧张,公共资金的补贴也让广州更有优势,“南沙港应用的环境标准本来就和香港港不同,不仅如此,南沙港还得到了来自政府的大量补贴。”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发布《2018年全球Top 20集装箱港口预测报告》便指出,2018年广州港排名从第7位上升至第6位,而香港港排名从第5位下跌至第7位,广州港将反超香港港。2018年末最新公布的吞吐量数据也对此有所印证——1至11月,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为2001标箱,已反超香港港的1796万标箱。近日,香港多间集装箱码头运营商联合更宣布将组建“香港海港联合操作联盟”,以提升效益,应对区域竞争。
珠三角港口与香港有合作历史
以往,珠三角地区内的港口和香港港在内外贸上相互配合,取得了一定的效益。Ocean Shipping Consultants董事Jason Chiang负责亚太区域海事顾问业务,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香港港的主要腹地市场是中国南部,一开始,广州港、深圳港等珠三角的码头没有国际直航,所以一般都在香港中转,“这样的合作方式还做得蛮不错。但是大概在四五年前,船运公司逐渐把货物移去了珠三角的港口,这些公司一旦过去就很难回来了,香港的货量开始逐渐下降。”
转移的原因何在?广州市美信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文尔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客户会从时效和成本角度选择合适自己的港口,“例如从泰国运货到佛山工厂,如果选择香港中转,泰国到香港要五天,再用小船转佛山最快五天,加起来是十天;但直航到南沙港只需要五天,而且海运费也更便宜。”而单从海运成本来看,选择前种方式的海运费约为2700元人民币,而后者的成本则为1700元人民币左右。
除了价格以外,从心理层面上来说,船运公司对腹地市场的态度也在转变。Ruben表示,以前,人们并不了解在中转港背后的“神秘大陆”,就像人们一开始不了解南亚、不了解中国大陆、不了解中东地区一样,所以他们选择了一个“中间人”——南亚的科伦坡港、中国的香港港、中东地区的迪拜港等,来为他们提供中转服务。“但是现在情况在转变,人们越来越了解中国,以至于他们会选择价格较低的内地港口,对香港港的中转需求在下降。”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粤港澳大湾区内港口竞争的局面由此展开,从广州港的角度来说,一组数据可以体现出其迅猛的上升态势。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时广州的集装箱吞吐量只有香港的13.54%,到了2018年,广州港1至11月集装箱吞吐量为2001万标箱,同比增长7.46%,其中南沙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19万标箱,增长11.7%。至此,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已反超香港港——同期,香港货柜码头的吞吐量萎缩至1796万标箱,同比减少5.4%。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认为,香港港和广州港之间的竞争的确比较激烈。虽然香港港和深圳港地理位置更近,但考虑到深圳港东部港区码头的大股东就是香港港码头的股东,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其实不明显。“深圳和香港的合作已经迈出很好的步伐,更像是一家人。”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从以往的分工来看,广州港以其发达的珠江水系作为依托,内贸优势十分明显,而深圳港和香港港则主攻外贸,尤其是香港港更是早早确立了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但目前,广州港正逐渐摆脱其内贸为重的形象,在保证内贸吞吐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其也正在打造国际航运枢纽的功能定位。
数据显示,广州港2015年时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50万标箱,其中内贸箱占据半壁江山,其航线构成也仍主要以国内航线为主。而到了2018年,从航线分布来看,广州港新增12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共开通集装箱航线209条,其中外贸班轮航线103条,内贸航线106条,至此,广州港外贸能力大有提升,内外贸航线相当。
此外,广州港也在港口整合工作上先行一步,彰显其加强区域枢纽地位的雄心。2018年,广州港集团收购了中山港航集团52.51%的股权,争取了佛山高明港区海口码头40%的股权;2018年9月开工建设的南沙港四期码头也已明确将建为中转港,旨在以水水转运的方式发挥佛山、中山内河码头的优势。
对于来自内地港口的冲击,香港也正在采取行动,建立前述联盟就是举措之一。“联盟是可以的,但必须要遵守反垄断法。如果组建的联盟不涉及垄断问题,那市场应该欢迎。”曲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可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单一市场
虽然从数据和各项不断出台的措施来看,大湾区内各港口间竞争激烈,但合作应该仍然是主要思路。实际上,广州港和香港港之间业务往来十分紧密。广州港务局数据显示,2018年1-11月,广州与香港两港之间集装箱吞吐量为270万标箱,占广州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的38%。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综合采访获悉,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利好背景下,广州港和香港港也有望加强合作,形成合力。
广州港已展现出了积极的态度。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留意到,在广州港务局2018年底出台的2019年工作计划中,特地加入了“加强与港澳合作”一项,这一举动在近年来实属首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发现,2017年与2018年,广州港务局的工作计划中均没有提及与港澳合作的内容。但在2018年工作总结中,其列举了该年和港澳相关航运机构的沟通合作情况,以及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协同发展的举措,包括在该年拜访了香港运输及房屋局等有关部门,组织企业赴香港参加会议并举办广州港推介活动等。
广州港务局副局长袁越在2018年12月底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广州港务局还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航运合作发展研讨会,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港口与航运联盟倡议。2018年11月,广州航运交易所、香港船东协会、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航运集团有限公司等18家港航相关单位已联合签署倡议书,发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港口与航运联盟,以促进湾区港航资源共享、行业协同、国际接轨及智能发展,促进航运市场及资源共享整合,提升大湾区内航运企业国际竞争力。
从合作模式上来看,广州港务局认为,可以继续加强大湾区内基础设施的连通性。袁越表示,2019年,广州港务局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通过加强规划对接、产业协同,更好地服务于粤港澳。“此外,我们也将继续推进琶洲港澳客运码头建设,开通琶洲至香港国际机场、香港市区、澳门等水上客运快线。”
不过,实现合作也需要更统一和公平的竞争环境。独立港口顾问、《香港港口总体规划2020》的主要作者之一Jonathan Beard建议,粤港澳大湾区港口集群可以作为一个单一的港口服务市场来发展。“但这需要有一个公平的环境——在限制公共补贴和制定共同的环境标准基础上,各港口可以自由竞争。这将为承运人、托运人和货主提供更多选择,并将推动港口服务创新。”
曲建也认为,世界上其他大湾区都有多个港口,它们之间的竟合问题其实不难解决。“从广州港和香港港之间的合作来说,最好可以在同业之中形成联席会议,大家在联席会议之上,把相应资金的来源、补贴方式都沟通好,相互之间取得理解。只要能寻找出共赢的商业模式,完全有可能推进业务合作。”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